教育教学

教学教案

《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大纲2018年版

发布时间 :2018-09-27  

《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等专业使用)

 

Ⅰ 前言

医学免疫学主要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和效应、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疾病及其发生机制,发展有效的免疫学措施达到预防与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学在以基因、分子、细胞、整体功能不同层次上研究免疫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开拓了认识生命奥秘的诸多重要途径,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也使免疫学自身发展成为多学科相互渗透性极强的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广泛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同时也形成了免疫学的另一特点即知识进展更新快。作为基础医学的一门重要主干桥梁课程,学好此门课程对医学生至关重要。但医学免疫学学科本身具备的这些特点使医学免疫学存在难“教”和难“学”的现象,特别是本科生,不可避免地感到抽象、概念多,头绪不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紧紧抓住学科特点,使学生站在较高层次上去观察、分析、思考免疫学全貌及内在联系,为此特制定本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内容制定上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结构到功能。以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为基本内容,以免疫应答为重点,适当介绍临床免疫基本概念和当前新的进展知识。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急救医学、妇产医学、麻醉医学、五官医学、口腔医学、影像学、法医学、医学美容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检验学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教学大纲分章叙述,各章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级别相对应(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复习。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总参考学时为6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为2:1,即理论40学时,实验20学时。

 教材:

1.教学用书:《 医学免疫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孙万邦主编,1版,2013年。

2.参考教材:

《医学免疫学》,科学出版社,龚非力主编Immunology》,高等教育出版社,Roitt主编。 

Ⅱ正文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教学目的

在认识免疫学简史及其地位的基础上,理解免疫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教学要求

(一)   掌握免疫的现代概念。

(二)   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三)   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一)   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免疫系统、免疫的功能免疫应答 

(二)   免疫学发展简史:牛痘苗白喉抗毒素克隆学说单克隆抗体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教学目的

在熟悉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组成的基础上,学习其功能并了解淋巴细胞归巢和再循环在免疫学上的意义。

 教学要求

(一) 熟悉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组成及功能;

(二) 了解淋巴细胞归巢和再循环。 

 教学内容

(一) 中枢免疫组织和器官:骨髓及胸腺的功能。

(二) 外周免疫组织和器官:淋巴结、脾、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

(三)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第三章  抗原

 教学目的

在掌握抗原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种类的基础上,学习半抗原、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异嗜性抗原及抗原决定簇及佐剂,以及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教学要求

(一) 掌握抗原、抗原决定簇、TD-Ag、TI-Ag的概念及抗原的基本特性。

(二) 掌握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

(三) 掌握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

(四) 熟悉免疫佐剂的概念。

  教学内容

(一) 抗原概念及其特性: 抗原、免疫原性、抗原性、半抗原。

(二) 抗原的异物性和特异性:抗原表位(线性表位和构象表位,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三)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因素、宿主因素。

(四) 抗原的种类TD-Ag、TI-Ag、异嗜性抗原

(五) 免疫佐剂。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教学目的

在掌握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种类的基础上,学习免疫球蛋白的各功能区及酶解片段和生物学活性,并了解单克隆抗体应用。

 教学要求

(一) 掌握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基本概念。

(二) 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各功能区及酶解片段。

(三) 熟悉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四) 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以及五类Ig的特点

(五) 熟悉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并了解其应用及制备过程

 教学内容

(一)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基本概念。

(二)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重链、轻链、可变区、恒定区、结构域,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水解片段及其意义。

(三)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同种型、同种异型、独特型。

(四)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ADCC、调理作用。

(五)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IgG、IgA、IgM、IgD、IgE的功能。

(六) 人工抗体的制备: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第五章   补体系统

 教学目的

在掌握补体系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学习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补体的生物学活性及补体的临床意义

 教学要求

(一) 掌握补体、C3C5转化酶的概念

(二) 熟悉补体系统的组成

(三) 掌握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

(四) 熟悉比较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的异同点

(五) 掌握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六) 了解补体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 概述 :补体的概念、组成、理化性质、命名。

(二) 补体的激活:C3转化酶、C5转化酶、膜攻击复合物。

(三) 补体系统的调节。

(四)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五) 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第六章     细胞因子

 教学目的

  简要学习细胞因子的概念和类别、特点、生物学作用。

 教学要求

(一) 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类别和共同特征。

(二) 熟悉各类细胞因子的特点。

(三) 掌握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四) 了解细胞因子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细胞因子的概念,理化特性,产生特点,作用特点。

(二) 细胞因子的分类及生物学活性 IL、IFN、TNF、CSF、chemokine、GF。

(三) 细胞因子与临床应用。

第七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

 教学目的

在熟悉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的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学习其功能。

 教学要求

(一) 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的概念。

(二) 熟悉粘附分子的类别及功能,了解常见粘附分子。

 教学内容

(一) 白细胞分化抗原  CD的概念

(二) 黏附分子: 概念、分类、功能。

(三) CD和黏附分子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教学目的

掌握HLA分子结构、分类的基础上,学习HLA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和MHC限制性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
 教学要求

(一) 掌握MHC、HLA及 MHC限制性的概念。

(二) 掌握HLA的基因组成。

(三) 掌握HLA分子的结构、分布 及生物学功能。

(四) 熟悉HLA的医学意义。

 教学内容:

(一) HLA基因结构及多态性MHC、HLA及 MHC限制性的概念,经典的HLA-Ⅰ、Ⅱ类基因HLA基因的遗传特征。

(二) HLA分子的结构及功能HLA-Ⅰ、Ⅱ类分子的结构、分布及生物学功能

(三) HLA与医学实践。

 

第九章 抗原呈递细胞

 教学目的

学习APC的概念、种类以及抗原呈递的方式及过程。

 教学要求

(一) 掌握APC的概念、APC种类。

(二) 熟悉内源性Ag和外源性抗原呈递过程。

 教学内容

(一) 专职APC,非专职APC。

(二) 抗原的处理和呈递过程。

 

第十章  T淋巴细胞

 教学目的

学习T细胞发育、分化、成熟;T细胞表面分子的组成及其作用的;T细胞的亚群及功能。

 教学要求

(一) 掌握T细胞的主要亚群及功能。

(二) 熟悉T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三) 了解T细胞的分化、发育、成熟。

 教学内容

(一) 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

(二) T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TCR,CD3分子,CD4分子,CD8分子,协同刺激分子。

(三) T淋巴细胞亚群及功能CD4+T细胞,CD8+T细胞,Th细胞,CTL细胞,Treg细胞。

 

第十一章   B淋巴细胞

 教学目的

学习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B细胞表面分子的组成及其作用; B细胞的亚群及功能。

 教学要求

(一) 熟悉B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二) 熟悉B细胞的亚群及功能。

 教学内容

(一) B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成熟。

(二) B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BCR复合物,协同刺激分子,B细胞活化共受体。

(三) B淋巴细胞的亚群及功能B-1细胞,B-2细胞。

 

第十二章 固有免疫

 教学目的

学习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和特点;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教学要求

(一) 熟悉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二) 了解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的主要免疫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了解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三) 了解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四) 了解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教学内容

(一)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屏障结构,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

(二) 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固有免疫识别的特点,PAMP,DAMP,PRR

(三)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四) 固有免疫与疾病。

 

第十三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教学目的

学习免疫应答概念和分类的;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及效应性T细胞的应答过程;B细胞对TD抗原和TI抗原的免疫应答过程。。

 教学要求

(一) 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分类和过程。

(二) 熟悉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

(三) B2细胞对TD抗原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特点

(四) 熟悉B1细胞对TI抗原应答的特点

(五) 掌握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教学内容

(一) 免疫应答的概念、分类和过程。

(二)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细胞活化的过程,效应T细胞的作用。

(三)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第十四章 免疫耐受

 教学目的

学习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免疫耐受机制及其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教学要求

(一) 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

(二) 熟悉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三) 熟悉免疫耐受的机制。

(四) 了解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的形成条件

(二) 免疫耐受机制:中枢耐受,外周耐受。

(三) 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教学目的

学习各类超敏反应的机制及其常见疾病。

  教学要求

(一)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

(二)   掌握第Ⅰ型超敏反应的机制和防治原则。

(三)   掌握各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病名。

(四)   熟悉Ⅱ、Ⅲ、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一)   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

(二)   I型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的机制和防治原则,临床常见疾病。

(三)   Ⅱ型超敏反应: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

(四)   Ⅲ型超敏反应Arthus反应,血清病。

(五)   Ⅳ型超敏反应:感染性迟发超敏反应。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性疫病

  教学目的

学习自身免疫病的特点、机制及其相关疾病。

  教学要求

(一)   掌握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二)   熟悉自身免疫病的特征及分类。

(三)   掌握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的相关因素。

(四)   熟悉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五)   了解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一)   概述: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病。

(二)   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的相关因素。

(三)   自身免疫病的损伤机制及典型病例。

(四)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教学目的

学习免疫缺陷病的概念、特点及重点学习掌握AIDS的概念、病原学及传播

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教学要求

(一)   掌握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二)   熟悉原发免疫缺陷病的常见病。

(三)   掌握AIDS的概念、病原学及传播。

(四)   熟悉AIDS的免疫学异常、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一)   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二)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三)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IDS的病因,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四)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第二十二章  肿瘤免疫

  教学目的

学习肿瘤抗原的分类及特点,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和免疫治疗。

  教学要求

(一)   掌握肿瘤抗原的分类及常见肿瘤抗原的特点。

(二)   掌握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三)   熟悉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四)   了解肿瘤的免疫治疗。

 教学内容

(一)   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的分类,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性抗原。

(二)   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

(三)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四)   肿瘤的免疫治疗。

第二十三章    移植免疫

  教学目的

在学习移植免疫的概念及其特点和分类的基础上,学习HVGRGVHR的发生机制和特点。

  教学要求

(一)   掌握移植免疫的概念及诱导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

(二)   熟悉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

(三)   掌握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四)   了解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一)   移植概述:移植的概念和分类。

(二)   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

(三)   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HVGRGVHR

(四)   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五章 免疫学防治

  教学目的

掌握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及常用制剂。 

  教学要求

(一)   掌握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及常用制剂 

(二)   熟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及常用制剂 

(三)   熟悉常用的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

  教学内容

(一)   免疫预防: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疫苗,

(二)   免疫治疗。

Ⅲ 教学组织与方法

 实施机构 由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执行。

 组织内容 教案讲义审核、试讲、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交互听课等。

 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课堂教学方式,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

2.实验教学:实验分组(24-30人/实验室),学生四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

3.辅导形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网络查询等。

 考核办法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教学测量:理论成绩占60﹪,实验成绩占30﹪,学习实践(免疫学学习心得的书写、报告)占10﹪。

教学时数分配表

理论课内容

教学手段

时数

实验课内容

时数

类型

免疫学绪论

CAI

2

静脉采血 淋巴细胞分离 细胞抗原片制备 人血清分离

4

综合型

免疫器官和组织

CAI

1

对流免疫电泳 免疫比浊 沉淀反应 溶血反应

4

综合型

抗原  

CAI

3

ABO血型鉴定 小吞噬实验 溶菌酶实验

4

综合型

免疫球蛋白

CAI

2

ELISA、免疫荧光技术、

4

综合型

补体系统   

CAI

2

生物制品展示  过敏反应 免疫学综述撰写及报告

4

综合型

细胞因子  

CAI

1

 

 

 

免疫细胞膜分子

CAI

1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CAI

2

 

 

 

抗原呈递细胞

CAI

1

 

 

 

T淋巴细胞   

CAI

2

 

 

 

B淋巴细胞

CAI

2

 

 

 

课堂讨论

CAI

1

 

 

 

固有免疫

CAI

1

 

 

 

适应性免疫应答 

CAI

3

 

 

 

免疫耐受                      

CAI

2

 

 

 

超敏反应                      

CAI

4

 

 

 

自身免疫性疾病                

CAI

1

 

 

 

免疫缺陷病                    

CAI

2

 

 

 

课堂讨论                      

CAI

1

 

 

 

肿瘤免疫                     

CAI

2

 

 

 

移植免疫                      

CAI

2

 

 

 

免疫学防治    

CAI

2

 

 

 

合计

 

40

 

20

 

 

上一条:《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2018年版

下一条:医学检验专业《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关闭